
■张叔勇纪实
夏至的日子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6月21日。正如节气所言,“夏至之雨,黄梅相伴”。小区内种植的季节花卉如蕉和千屈菜都在盛开,但我依然怀念山野间那些自然生长的野花野草。此刻,益母草、夏至草和夏枯草也应该到了采摘的时刻。
夏枯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,这得益于市面上广受欢迎的消暑凉茶——王老吉,其秘方中就含有夏枯草成分。关于野外自然生长的夏枯草的模样,却鲜有人知。
实际上,夏枯草在分布广泛,从西伯利亚到西亚,从北非到欧洲各地,甚至在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及热带山区都有其身影。我在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州的山谷中也曾亲眼见过野生夏枯草。它常常生长在路旁,水沟、草坡、灌丛等处尤为常见。
夏枯草属于唇形科夏枯草属,这个属在我国有夏枯草、山菠菜等四种植物,还有夏枯草的变种如白花变种和狭叶变种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一种叫白毛夏枯草的植物,其实是属于唇形科筋骨草属的。在有些地方,人们也将益母草称为夏枯草。相对于其他唇形科植物,夏枯草的识别相对容易。尤其在开花时,其轮状花序密集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,枯萎后看起来就像麦穗或小棒槌,这也是其独特的识别特征之一。古时候,人们称它为“麦穗夏枯草”或“棒槌草”。
夏枯草的名称源于其生长习性:冬至生,夏至枯。我国对夏枯草的认识历史悠久。早在东汉时期,《神农本草经》下经中就有关于夏枯草的记载,当时还有夕句、乃东的别名。经中描述,夏枯草可以主治热瘰疬、鼠瘘、头创等多种病症。下经中的中草多数带有明显的副作用,不宜长期服用。
有趣的是,不仅是的传统中医认为夏枯草具有广泛疗效,西方也有相同的看法。从夏枯草的英文名“Selfheal”便可见一斑。目前,国内外对夏枯草活性成分的研究非常活跃,涉及降压、降糖、抗菌、抗炎、抗过敏及抗病毒等多个领域。
在历史上,还有一种与夏枯草相关的物——夏桑菊。据记载,在嘉庆十九年(1814年)疫病流行期间,夏桑菊曾发挥重要作用。如今的研究也显示,它对甲流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。夏桑菊由夏枯草、桑叶和野菊三种植物组成,疗效显著。单独看这三种植物,都含有抗病毒成分。可见古人的配方还是有其科学依据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