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德馨斋酱园自1930年开业以来,初始资金仅有3000银元,员工寥寥数人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如今已成为拥有百余种产品的知名酱园。
在初期,德馨斋面临着经营不利的困境,连年亏损。主要原因包括经验不足、店规不严、人心不齐以及分配不合理等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1942年,股东聘请了孙华锋担任掌柜,赋予他充分的经营权、钱财支配权、人事安排权和奖罚权等。孙华锋后,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分配方法,带领员工按照严格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。
他针对柜台销售制定了一套新的策略,如热情待客、详细介绍产品、价格公道、足量称重、精致包装等,使销售和利润大幅增长。他开除了一些违规和表现不佳的员工,了一批和学徒,提高了整体经营素质。德馨斋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,确保员工既懂经营又懂生产。在分配方面,德馨斋采取了“东六西四”的办法,即资东占六成利润,经理及以下员工占四成。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
为了创名牌,德馨斋采取了多种经营策略。他们增加花色品种,保证有同行业中的大路商品出售,并努力创新品种以超越同行。通过专人搜集其他知名厂家的生产工艺和样品进行品评,他们保证了产品质量优于他人。在生产上精打细算降低成本,在销售价格上略低于同行,以提高竞争力。当某些产品在成本、价格或质量上无法取得优势时,他们则转产其他品种以赢得顾客青睐。
1942年后,德馨斋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,他们购地建厂、增购生产工具和原料,为扩大生产打下了基础。他们采用颇具特色的生产工艺,创出了自己的名牌,生意日益兴隆,成为当时济南屈指可数的大酱园之一。
他们生产的高粱麦曲酒、酱油、食醋、黄酒、甜面酱等产品深受顾客欢迎。他们的酱腌菜分六大类,共有70多个品种,许多产品深受南方顾客欢迎,还远销日本等地。
深谙生产和经营的资东及其代理人都十分重视人才。他们选中了善于经营管理的孙华锋作为资方代理人,并赋予其相应的经营管理权。孙华锋也深知人才的重要,他亲自聘请了两名老师头并给予他们较高的待遇和权力。他重视正确使用人才,根据人员的表现和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。他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考核,鼓励学徒学习文化和手艺,并要求他们成为多面手。
德馨斋的成功离不开其严格的规章制度、富有激励性的分配方法、灵活的经营策略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。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得德馨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,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和喜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