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年味里的记忆
下班回家,一走到门口,家乡腊肉特有的香气便扑鼻而来,瞬间勾起食欲。母亲刚刚煮饭,炖了一盘腊肉,满屋飘香。
对于我们这些安庆人来说,这家乡的腊肉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承载着成长的记忆。它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朴素、最美味的年味之一。虽然看似肥腻,但肥的部分其实比瘦的更美味。
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,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养猪。那些家养的猪不吃饲料,只吃猪草和红薯等粗粮。每到农历腊月,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家家户户开始筹备杀年猪。职业杀猪匠在村里的地位非常重要,他们负责捉猪、杀猪并分解猪肉。新鲜猪肉、猪血和猪肝会用来做杀猪汤以款待杀猪匠,而猪头、猪下水等则送给村里的老人们品尝。
年猪很少会用来。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有做腊肉的计划。即使有人想购买,也不愿意多卖,都等着做腊肉呢。猪肉被均匀分解后放在竹制的大簸箕里晾上一夜,这个过程类似于现在的排酸锁鲜。
第二天,母亲会用粗盐均匀地涂抹在猪肉上,然后一层一层地码在大缸里,用大青石压住,并用塑料袋密封住缸口。一个多礼拜后,选择晴朗的天气拿出来晒。在阳光的作用下,腊肉开始变色、滴油,散发出独有的香味。
晒好的腊肉必须等到的、猪皮呈现出半透明的琥珀色才能上桌。安庆的腊肉不同于其他地区,它的腌制和烹饪都不需要太多的佐料,只需要自然的风干晾晒。简单的切成片,和饭一起蒸就非常好吃了。或者用青大蒜炒腊肉,也是下饭的好菜。
我最怀念的是农村烧灶头的时候,用铁锅煮饭,在饭头上放一大块腊肉。炉火通红,饭熟。揭开锅盖,香味扑鼻,那一块腊肉通体半透明,令人垂涎。被腊油的浸润的米饭也变得美味无比,尤其是锅巴,更是一绝!
如今,生活更加丰富,饮食多样化,但在我心中的年味担当依然是这一盘朴实无华的腊肉。
